携手国家级非遗,培养戏剧影视人才:西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田伏虎带领艺术与传媒学院一行赴富平县文旅局调研阿宫腔戏曲文化,探讨合作发展
发布于: 2025-01-18 15:54 编辑:

  2025年1月15日,我校党委书记田伏虎携教务处副处长辛大欣、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敏直、执行院长唐红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李静、教师代表一行8人,前往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调研国家级非遗项目-富平县阿宫腔,探讨校地合作培养戏剧影视专业人才,共同推进非遗戏曲文化的广泛传播。

  在文旅局副局长燕宏艺以及阿宫腔剧团团长王革委的陪同下,一行人首先参观了陕西省富平县老城的阿宫腔剧团旧址。

  参观富平县老城阿宫腔剧团旧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阿宫腔剧团展览馆,深入了解了阿宫腔剧团的历史、特色乐器和相关艺术资料,对阿宫腔的发展脉络、文化及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参观阿宫腔实训基地排练室

  紧接着,一行人前往富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宫腔所在的公共实训基地。在副团长李曼的介绍下,大家走进排练室,近距离接触并欣赏了阿宫腔剧团小演员们的排练表演,让一行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戏剧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结束后,一行人来到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召开了阿宫腔戏曲文化传承发展调研座谈会。富平县常委、副县长贾丹,富平县文旅局副局长燕宏艺、阿宫腔剧团团长王革委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富平县文旅局局长李敏主持。

座谈会现场

阿宫腔剧团演员演唱精彩唱段

  座谈会开始前,阿宫腔剧团演员任冬冬向与会人员演唱了《王魁负义—黄叶落》精彩唱段,其独特的唱腔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阵阵掌声。

  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敏

  李局长首先介绍了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并对田伏虎书记一行表示热烈欢迎。李局长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双方以本次交流为契机,精准找到合作点,在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方面达成共识。她表示,富平县文化和旅游局将全力支持阿宫腔剧团与西安工商学院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西安工商学院督导专员、党委书记田伏虎

  我校党委书记田书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等情况以及本次来走访的目的。他表示双方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战略合作并细化合作内容,既可以将阿宫腔剧团作为学校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实习培训基地,为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又可以通过大学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阿宫腔的传承与发展影响力。他表示,学校将积极支持学院与阿宫腔剧团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安工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敏直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敏直介绍了学院的情况,特别提到了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他指出,阿宫腔将作为戏剧与影视导演专业戏曲方面的一个主要专业方向,阿宫腔作为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有着很强的民间传播基础。他表示,学院希望在非遗戏曲传承的价值挖掘、阿宫腔戏曲的数字化转型与保护等方面与阿宫腔剧团建立联系;同时,在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合作路径,如开设阿宫腔戏曲相关课程、共同申报课题等。

  西安工商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辛大欣

  教务处辛处长也提到,教务处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将积极配合学院做好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他表示,在教师的研究项目、课程建设方面的素材提供、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等方面,学校都将给予大力支持,以促成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西安工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唐红春

  执行院长唐红春在座谈会上谈到了数字化转型和当地文化传承方面的合作前景。他认为,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阿宫腔这一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富平县阿宫腔剧团团长王革委

  王革委团长详细介绍了阿宫腔的特点、发展历史、剧团规模以及剧团目前的发展现状等情况,并表达了合作意向。他提出,双方可以在阿宫腔剧目的研究、创新剧目创作,以及专业灯光、音响等技术支持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富平县委常委、副县长贾丹

  副县长贾丹首先向田书记一行表示欢迎,她希望学校与富平县能够在文化旅游领域建立广泛联系,同时在技术研究层面携手探索创新合作路径,以期为学生们构建一个更加广阔、多元的实践与学习平台。贾丹副县长特别强调,双方应深化交流,细致研讨,共同挖掘并确立一个既具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合作切入点,确保校地合作能够内容充实、步伐稳健地向前推进。

  此次调研走访活动不仅增进了校地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也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双方将在进一步深入交流探讨的基础上,落实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扎实推进校地合作。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阿宫腔戏曲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

  简介:皮影戏(阿宫腔),流传于陕西省富平地区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起源于礼泉县一带,以“灯影戏”方式传承,后流传于富平县,目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唱腔具有翻该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官腔。特点是娴雅婉转、刚劲有力、缠绵激昂,拖腔带有“噫咽”之音,并以假嗓翻高唱出。1959年被搬上大舞台,由人扮唱替代了原来的皮影戏。2006年5月20日,皮影戏(阿宫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Ⅳ-91。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28 14: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