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实验楼301会议室召开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座谈会。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炳祺教授受邀到访,与我院教师围绕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等多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本次座谈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敏直主持,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教师代表与全体辅导员共同参会。
会议现场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敏直主持会议
活动伊始,陈院长对张炳祺教授的远道而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在场教师介绍了张教授的学术背景与行业影响力。陈院长指出,张教授在马中文化交流、传播学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此次交流为西安工商学院搭建了国际化学术对话平台,期待通过本次研讨,推动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发展。
艺传执行院长唐红春介绍学院基本情况
随后,执行院长唐红春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以及专业设置。他提到,学院由原设计与创意学院部分专业整合而来,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特色发展”理念,构建了“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的育人模式,聚焦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行业竞争力的传媒人才。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张炳祺教授
张炳祺教授首先感谢廖校长安排本次交流座谈,随后从自身的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在传播学领域以及马中文化交流工作的心得。
在交流环节,陈院长提到国家的文化交流是国家经济交流的保障,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与发展如何?张教授谈到,马来西亚华人社群始终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在当地得以保留,同时也会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新改良,形成了“传承中创新”的文化发展特色。他还指出,中国文化在马来西亚不同群体中的传播呈现差异化特征,年轻群体更关注中国流行文化与科技发展,而中老年群体则对传统文化更具认同感。
教师座谈交流环节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张炳祺教授的求学经历让我们更加了解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传播学对我们专业的发展,经济交流、文化交流对我们的影响,还探讨了大学学生的管理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微短剧新兴的形式在马来西亚的发展。
谈及马来西亚传播学发展,张教授详细解读了当地传播学起源、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以及社交媒体在马来西亚社会中的应用现状,为师生呈现了东南亚传播学领域的独特视角。
在高校学生管理的探讨中,张炳祺教授对比了中马高校的育人差异。他介绍,马来西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更侧重于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辅导,与中国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有所不同;
针对教师关心的就业与社会现象,张教授也给出了独到见解。他表示,传播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日益多元,除传统的媒体行业外,政府部门、企业公关、新媒体创业等领域均有广阔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注重跨领域知识积累,提升综合竞争力。传统媒体在数字化浪潮下面临转型挑战,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文化传播与信息传递的核心载体。
陈敏直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本次交流不仅增进了两校在学术与文化领域的相互了解,更为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注入了新思路。感谢张教授光临我院,使我们能够有一次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他高度评价张炳祺教授的分享,张教授知识渊博,具有儒家学者的谦逊更具学者的严谨与科学性,让参会教师在学术交流、社会问题探讨、高校学生管理中收获了来自于不同国度高校的人才培养经验。
座谈会合影
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与张炳祺教授合影留念,为本次学术交流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未来,艺术与传媒学与将持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图文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
拟稿:菅凤侠
审核:陈敏直